1月2日,楊國伍為學生們上課。
  今年50歲的楊國伍,從18歲高中畢業開始,就在達州開江的大山裡當起了“教書匠”。跟著他的還有他的妻子,2001年,夫妻倆籌建小學的願望終於實現,小學建成讓附近的幾百名孩子讀書更加方便,這些年來,這個小學里已走出去了50名左右的大學生。
  他們的行動
  歷盡千辛萬苦,修建民辦村小,夫妻倆解決了孩子們的讀書問題。
  他們的自豪
  從這所村小走出的大學生就有50名左右。這讓夫妻倆自豪不已。
  他們的願望
  希望學校越辦越好,希望更多的好心人能幫助這群留守兒童。
  在達州市開江縣拔妙鄉長堰溝村,有一所被附近村民稱為“夫妻小學”的學校。今年50歲的楊國伍,是這所學校的創辦者。今年1月2日,記者第一次見到他時,他正在講臺上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,為孩子們講數學試卷。
  邵柏英是他的妻子,同時也是該校的代課教師。她除了代課,還照顧著孩子們的飲食起居。這所小學名叫長堰溝小學,坐落在大巴山深處、巫山腳下,與重慶交界。近幾年,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,附近孩子的上學問題讓家長頗為擔心。
  這座小學的成立,不僅解決了父母們的擔憂,更讓許許多多的留守兒童通過學習知識走出大山。為修建這個學校,楊國伍夫婦倆自籌資金70多萬元,扎根大山32年,至今,他們還負債20餘萬元。
  方便照顧 他們與孩子共住一屋
  寒冬的早晨天還沒亮,楊國伍和妻子便起床了,開始一天忙碌而平淡的生活,這樣的日子他們經歷了32年之久。邵柏英則將寄宿學校的孩子一 一喚起,幫他們穿衣,教他們整理被褥,然後到學校食堂吃早飯。吃完早飯後,邵柏英來到幼兒班照顧孩子。閑暇之餘,她還要給孩子們洗衣服。
  該校目前有7名代課教師,小學6個年級外加7個幼兒班,學生共有160名。孩子們的年齡從3到13歲不等,都是本村和附近村的孩子,他們中以留守兒童居多。由於大多父母外出務工,孩子們的食宿成了最大問題。為了更好照顧孩子,食堂每餐都會搭配葷素菜。
  夫婦倆的卧室和低年級孩子的宿舍同在一間房裡,一牆之隔的是26歲的兒子的卧室。“和孩子們住在一起方便照顧,兒子也在學校住也能‘搭把手’。”邵柏英欣慰的說,現在兒媳也在該校當代課教師。
  艱辛辦學 代課教師走上辦學路
  1982年,18歲高中剛畢業的楊國伍,成為當地公辦小學的代課教師,但代課教師的工作很不容易。“當時教了半年,下半年就沒教了!”曾想放棄教師職業,但在學生、家長的懇求下,他又從新拿起教鞭,走上講臺成為民辦代課教師。
  “當時找校舍是最麻煩的,就像打‘游擊戰’一樣。”在公辦學校找了一間校舍,後來又租借多處民房當校舍,由於民房教學條件不好,更換校舍就有4次。
  在剛代課後兩年,楊國伍萌生辦學的想法,但由於條件不成熟,他把辦學的想法深埋心底。直到2001年,在開江縣教育局的支持下,他的辦學想法終於實現,從此楊國伍夫婦走上辦學之路。“痛苦是有的,但快樂也是有的。”每每回憶起這段經歷,夫婦倆都滿眼含淚,但目光中卻充滿希望。
  沒有好的校址建設用地,楊國伍便用自家較遠包產地和校址附近村民土地置換。校址的問題解決後,資金又成了楊國伍夫婦的“心頭病”。“當時我和妻子的年收入不過一萬元,想把學校建起來何等艱難。”為解決資金問題,楊國伍向銀行貸款6萬元,又向妹妹借了3萬元。
  籌70萬元建校 他親自拉沙砌土堆
  建校資金暫時解決,但沒多餘的錢請工人打地基、拉磚石,楊國伍夫婦便親自動手,挖土方,平操場。這期間,他的手都磨出了老繭。“當時修操場他親自拉泥沙、砌土堆,每天沒日沒夜地乾,每天鋪設一小段,冬天也不例外。”邵柏英說。
  學校落成後,第一年就迎來了50名學生,次年達到高峰期,迎來200多名學生。但學生多了後,又出現了新問題:校舍不夠用。
  實在沒辦法的楊國伍,只能向親朋好友借錢,先後籌集了40多萬元。“當時修宿舍房的時候都沒錢請工人,全部是親朋好友義務幫忙,沒收一分工錢。”楊國伍開玩笑說,要不是這些“義務工”,學生宿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修起來。
  長堰溝小學建校至今13年,已初具規模。兩棟3層樓的教學樓,水泥鋪設而成的操場,1樓是學校食堂,4樓是宿舍房。7名代課教師,小學6個年級、幼兒班7個班,學生160名,年齡3到13歲。
  楊國伍建學校已經花去70多萬元,目前還負債20餘萬元。“還好親戚朋友沒有催我,都是等我有錢才還。”楊國伍說。
  對話當事人

  扎根深山32年:“為了孩子值得!”
  扎根大山32年,楊國伍夫婦也看到了希望。從這裡走出的大學生有50名左右,用楊國伍的話說: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,傳授給孩子們,讓他們能改變命運,做這些都是值得的。
  夫婦倆把學生們當成自己的孩子。11歲的楊海花就是他們尤為特殊的“女兒”,至今,楊海花已在學校度過了好幾個春節。
  “我很想我的爸爸。”楊海花說到爸爸時,淚流滿面。她很小的時候被親生父母拋棄,後被當地一位60歲的村民收養,從此以後她多了位“爺爺”。“楊老師他們很照顧我,還給我洗衣服、做飯,生病了還帶我去看病。”楊海花哭著說。
  當被問及有什麼願望時,楊國伍說,他現在年紀大了,照顧學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人關心、幫助這些孩子,關心這群留守兒童。
 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孟飛實習生張雪攝影報道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83xifsq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