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鞋匠邱師傅用樂觀的態度擁抱生活■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韓麗娜 攝
  本報訊(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韓麗娜)古董似的緔(shàng)鞋機,10歲;磨得鋥亮的釘拐子,15歲;看不出顏色的木工具箱,20歲……它們的主人邱師傅,70歲。
  在皇姑區五一商店地區,浙江人邱師傅憑著祖傳的修鞋手藝,修了20年鞋。
  “我14歲跟父親學手藝,之後在河北待了2年,黑龍江2年,山東2年,廣東2年……走南闖北一輩子,只有在沈陽待了20年。我看了一輩子人,沈陽人不耍賴,最好了!”邱師傅摸摸刻滿了歲月印記的臉頰,笑著說。
  14歲跟父親學藝,50歲的時候背著鞋箱到沈陽
  邱師傅修鞋是祖傳的手藝。他的父親是個老製鞋工匠,純手工縫製皮鞋,邱師傅沒念過書,不識字,14歲那年開始和父親學習做鞋和修鞋的手藝,這個手藝也就成了他這輩子吃飯謀生的依靠。
  邱師傅有幾件寶:才擦了油泥的緔鞋機,磨沒了棱角的木頭工具箱,裝著幾十種修鞋工具,三把椅子,以及陪了他10年的釘拐子。手藝學成後,邱師傅在河北待了2年,黑龍江2年,山東2年,廣東2年……50歲的時候獨自一人背著鞋箱漂泊到了沈陽,因為特別喜歡這兒,所以一待就是20年。
  “沈陽人好,不耍賴。”邱師傅大聲認真地說,“我走南闖北一輩子,走了無數個地方,遇到那麼多人,就沈陽人最實在。”他舉例子說,有的人來修鞋忘了帶錢,他就說不要錢了,可沈陽人從來都是過幾天肯定把錢再送過來。
  一天能掙六七十元,都是附近的回頭客
  昨日中午,記者見到了剛吃完盒飯的邱師傅,他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笑著說,“我乾這行,就是混口飯吃。一天掙個六七十元,就一個人,夠用。”
  邱師傅說,來修鞋的顧客女士比較多,基本都是穿著高跟鞋來釘跟的,平底鞋很少有來修的。釘鞋跟便宜的5元,貴的10元,修雨傘2元起,高檔的15元,價位不確定,要價的高低往往得看邱老闆的心情,“要得都挺便宜,這兒的人都熟悉了,回頭客多,也不好意思要高價啊。”邱師傅說。
  只有雨天才是休息日
  別看邱師傅70歲了,但身體還挺硬朗,他說自己年輕時之所以選擇當修鞋匠,是因為可以不用去乾農活兒了,不過他也承認,修鞋也是特別辛苦,“冬天凍死,夏天熱死!”
  乾修鞋這行雖然自己就是老闆,但“捨不得休息”,他介紹,平時基本早8晚5的工作時間,下雨天沒生意,所以只有下雨天才是休息日,平時根本休不上。平時他就租住在附近的一個平房裡,房租二三百塊錢,平時自己做飯吃,“日子過得挺快。”
  有小孩跑來喊聲爺爺好
  修鞋也要有個樣子,“要修得結實、漂亮才行!要不誰還再來找你修鞋啊?”他認真地說,自己修鞋修了一輩子,什麼苦都吃過,如今孤身在沈陽待20年了,自己老了,這輩子都不打算走了。雖然大字不識,但人緣相當不錯。
  附近住的老朋友來看望他的時候,他總喜歡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和對方大聲聊聊天,說說天氣談談街坊的近況,他說自己最高興的時候,就是有小孩跑過來跟他說爺爺好,“心裡那個滋味啊,老甜了!”
  (原標題:70歲修鞋匠:沈陽人最好,不耍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83xifsq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